阅读历史 |

第四百一十四章 剿匪记(续一)(1 / 2)

加入书签

金丹种子! 此时此刻,冀勇泰心里的滋味,当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。 他出身散修,虽然有着不错的修道天赋,但在起步阶段走了弯路,虽然后来拜入了西海宗门下,并且从外门晋入内门,可也失去了继续向上的可能。 这些年来,冀勇泰为了提升自己的修为境界,付出了无数的辛苦努力。 但一直卡在紫府初阶无法突破。 他心里很清楚,如果没有机缘的话,恐怕紫府中阶就是道途的终点了。 冀勇泰何其不甘! 对于眼前这位天资横溢的年轻同门,他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,已经算是意志强大了。 “恭喜师弟!” 冀勇泰笑眯眯地抱拳道:“金丹可期啊!” 如果仔细观察他的眼睛,就可以发现这位镇守使的眼底没有丝毫的笑意。 汪尘回礼:“师兄谬赞了。” 冀勇泰想了想说道:“汪师弟,既然你要闭关冲境,那就用我家的修炼静室吧。” 他递给了汪尘一块符牌:“凭此牌可开启聚灵阵。” “多谢师兄!” 汪尘没有客气,接过符牌收入袋中。 “不用客气。” 冀勇泰大手一挥:“我还指望师弟帮我剿灭玄意道人呢!” 两人相视而笑。 旁边的左晓莫看在眼里,忽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。 冀勇泰离开之后,汪尘又仔细交代了左晓莫一番,然后来到了修炼静室里。 他吩咐府里的侍从:“除了左仙师之外,别让任何人打扰我闭关,明白了吗?” 冀府的侍从早已得到冀勇泰的吩咐,当即恭恭敬敬地回答道:“小的明白。” 汪尘点点头,然后封闭了静室的门户。 这间修炼静室面积宽敞,里面的布置相当豪奢,地面是用蕴含灵气的青玉铺成,四壁上镌刻着一道道复杂的符文。 汪尘在蒲团上坐了下来,抖手打出了八张玉符。 八符立八方,一套简易的防御法阵瞬间布置完成。 但汪尘的闭关冲境,只是应对冀勇泰的托词。 布置好法阵之后,他对这间静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。 最后汪尘将右手按在一块青玉地砖上,蓦地将其从地面掀起! 这块青玉地砖有两尺见方,上百斤重,但在汪尘的手掌吸摄之下轻若无物。 而地砖的下面,是暗黄色的岩层。 这种岩层并非天然形成,而是人为施法产生的结果。 质地极为坚硬,且非常的厚实! 汪尘将青玉地砖先放到一边,接着将手按在了岩层上。 激发了泥石术! 原本坚厚的岩石瞬间软化,被他探手抓起摄入了储物袋里。 汪尘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挖掘地道了,但这门“手艺”他现在施展出来,却是更加的得心应手,无论是速度还是效率,都大大超过了从前。 一开始,汪尘就避开了原本布置在修炼静室里的法阵,他以惊人的速度下挖三十丈深,然后往北挖掘。 三个时辰之后,汪尘破土而出! 出口赫然在一片深山老林之中,周围荒寂无人,只听到林间禽鸟的鸣叫。 汪尘将新开辟出来的洞口,熟练了加以伪装和掩饰,旋即又返回到北望城的静室里。 当天夜里,左晓莫来到静室,给他带来了一份整理出来的资料。 汪尘翻阅完了还给左晓莫,说道:“左师弟,这几天要辛苦你了。” “放心吧。” 左晓莫沉声说道:“我会盯牢冀勇泰的!” 他留守北望城的任务关键,并不是招募多少散修加入剿匪的队伍。 而是盯着冀勇泰这位北望城镇守使。 要说辛苦,也算不上,但是有一定危险性的。 可跟汪尘比起来,这点危险又根本不算什么! 左晓莫深深明白,这次任务的艰难。 次日清晨,天刚蒙蒙亮的时候,汪尘悄然出现在距离北望城十几里外的深山里。 此时的他完全变了一副模样,身材魁梧皮肤黝黑,浓眉豹眼相貌凶恶,手持哨棍背着行囊,一副游走四方的散修装扮。 回头看了笼罩在薄雾中的北望城一眼,汪尘展开身法朝着西北方向疾掠而去。 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。 北望城的西北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,过去就是北州的地界。 山势险峻,密林苍郁,不熟悉环境的人深入其中,很容易迷失方向。 汪尘找到了一条疑似商道的山路,就沿着这条路大步前进。 走了差不多半个时辰,前路已经被杂草覆盖,道路两侧的林木高耸入云,遮蔽了阳光,使得这里显得阴森森的。 汪尘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汗水,在路边的一块青石上坐了下来。 他取下身后的行囊打开,从里面掏出两只馒头和肉干,夹在一起大嚼了起来。 一个没注意,行囊跌落在地上,袋口敞开滚出了几颗亮晶晶的灵石。 汪尘赶紧抓起行囊,将地上的灵石捡起塞了回去。 他匆匆吃完这顿并不丰盛的早餐,抹了抹嘴巴继续上路。 嗖! 汪尘才刚刚走出十几步距离,忽然间一支冷箭闪电般从密林中射出。 射向了他的脖颈要害! 汪尘反应极快,闪身避开了这一箭,眼眸里凶光毕露:“好胆!” 嗖嗖嗖! 话音未落,更多的利箭疾射而来。 这些箭并非普通的箭失,不但箭速极快,而且箭身闪耀着澹澹的光芒,箭头破空飞旋,具有很强的破甲能力。 呼! 与此同时,一颗硕大的火球从汪尘的身后飞来。 轰向了他的后背! 此时此刻的密林之中,出现了一道道人影。 “呔!” 汪尘怒声大喝,抡起哨棍左右挥舞,幻化出重重棍影,将自己整个人护得水泼不进。 无论是飞来的箭失,还是火球,悉数被击飞砸碎。 自身竟是没有伤到分毫! 偷袭者显然没想到汪尘如此悍勇,后续的攻击出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